江永招商引资
江永县位于湘南边陲,北、西、南分别与广西灌阳、恭城、富川交界,东南、东北与江华、道县毗邻,省道S325线贯穿全县。全县辖6镇5乡(其中4个瑶族乡)2个国营农林场和1个自然保护局,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,人口23.8万,其中农业人口20.7万。江永县 - 基本概况江永县江永县属南岭山脉的山地丘陵区,都庞岭和萌渚岭环绕四周,中部地势平坦,山间盆地相连,属喀斯特地貌,大体为“七山半水二分半田”。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,四季分明,气候温和,光照充足,雨量充沛,无霜期长,自然条件优越。境内居住着瑶、汉、壮、侗、苗等17个民族,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4%,其中瑶族人口14.7万人,占总人口的63%,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小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。江永县自然资源丰富。矿产资源品种多,品位高,银、铅、锌、锰储量较大。森林覆盖率69.8%。国家级千家峒自然保护区有原始次森林,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、银杏等50多种珍贵树种,有娃娃鱼、短尾猴、金钱龟、猴面鹰等珍稀动物。[1]江永县江永县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。县内有瑶族古都——千家峒、千古字迷——江永女书、千年古村——上甘棠,有历代形成的古陵、庙、楼、阁、塔、碑、桥等文化古迹100多处。其中允山古窑址、龙虎关古战场、黄巢墓、桃源书院等古遗址几十处,有酷似毛泽东卧像的圣人山,还有种种神奇传说。民风淳朴,瑶家习俗浓厚,盘王节、尝新节、敬鸟节、斗牛节等节日仍然盛行,节日活动丰富多彩。境内田园风光秀丽,以香柚为主的20万亩柚园风光为我县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。江永县名特优新农产品丰富。由于土壤富含硒等多种稀土微量元素,农产品气味芳香,品质优良。香柚、香芋、香姜、香米被称为“江永四香”,久负盛名,相继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“中国香柚之乡”和“中国香芋之乡”。被列为“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”、“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”、“全国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”。全县工业主要有冶金、建材、食品、电力工业,工业产品主要有电铅、铁合金、水泥、枸杞酒等,枸杞酒是全省唯一的一种果酒,获第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。香柚、香芋、香姜等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正在兴起,第三产业发展较快,旅游开发正在启动,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江永县 - 行政区划江永县江永县辖7个镇、1个乡、4个民族乡:潇浦镇、上江圩镇、允山镇、夏层铺镇、桃川镇、粗石江镇、迴龙圩镇、松柏瑶族乡、黄甲岭乡、千家峒瑶族乡、兰溪瑶族乡、源口瑶族乡。 [2]江永县 - 历史沿革秦赢政二十六年(前221),王翦戍都庞,请准设营浦县,属长沙郡,县北部为营浦地。汉元鼎六年(前111),在县西南置谢沐县(境内有谢水、沐水,故名),属交州苍梧郡;同时析长沙郡,置零陵郡,营浦改隶荆州零陵郡。三国(吴)甘露元年(265)至南北朝,谢沐属临贺郡(宋改临庆国)。营浦属营阳郡(西晋改零陵郡,梁改永阳郡)。隋开皇九年(589),并谢沐、营浦为永阳县,属永州总管府(大业三年改零陵郡)。江永县唐武德四年(621)属南营州。贞观八年(634),置道州江华郡,县省入营道县;天授二年(691)复置永阳县,属道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),以永明岭(今都庞岭)定县名,改永阳县为永明县,属道州。宋建隆元年(960),永明属湖南路道州江华郡。宋熙宁五年(1072),分允山、允平、文德、谢沐、永川、崇福六乡人营道,兴化一乡入冯乘(今江华),废县为镇。元佑元年(1086)复置永明县,属湖南路道州江华郡。宋景炎二年(1277),永明县属岭北湖南道道州路总管府。明洪武元年(1368),永明县属湖广布政司永州府。洪武九年,隶永州府道州。清康熙三年(1664),永明属湖南布政司(后改省)衡永郴道永州府。清雍正十年(1732),永明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。民国元年(1912),永明县属永州府。民国4年,废府州,保留道,县属湖南省衡阳道。民国26年12月,湖南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,永明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。民国29年4月,湖南省调整为7个行政督察区,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。1949年11月21日,永明和平解放后属永州专区。1950年5月,永州专区改称零陵专区,永明县属之。1952年,撤衡阳、零陵、郴州专区,成立湘南行政公署,县属之。1954年,撤湘南行政公署,置衡阳、郴县两专区,县属衡阳专区。1956年3月,改永明县为江永县。1962年复置零陵专区,江永县仍属之。1979年,零陵专区改称零陵地区行政公署,江永县隶属至1990年未变。江永县 - 自然地理江永县江永县位于湖南省南部,东南与江华瑶族自治县接壤,南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相连,西南与广西恭城县交界,西北与广西灌阳县毗邻,北部紧靠道县。地理坐标为东经110°32′~110°56′,北纬24°55′~25°28′之间。南北长63千米,东西宽55.5千米。江永县属南岭山脉的山地丘陵区,都庞岭和萌渚岭环绕四周,中部地势平坦,山间盆地相连,属喀斯特地貌,大体为“七山半水二分半田”。江永县 - 资源概况江华森林资源丰富。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5%,森林蓄积量达681万立方米,是全国南方重点产林县和湖南省重点林区县,素有“杉木之乡”、“绿色宝库”之称。境内树种繁多,其中有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珍贵树种50多种,如水杉、银杏、红豆树、东方古柯等等;还有省内唯独江华县所有的特有树种,如天料科的天料木、山榄科的铁榄、五亚科的大花五桠果等等。江永县江华已探明储量的矿产36种,矿产地156处,其中大型矿床4处,中型矿床7处,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、钨等。居全国前10名的有稀土矿、锡砂矿。主要矿产探明的储量:铁0.5亿吨、石灰岩100亿吨、花岗石5亿立方米。具有重大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稀土、花岗岩、铁、金、白钨、高岭土等。江永县地表水资源为44.06亿立方米,人均水量10152立方米,平均每亩耕地有水量13433立方米。河流长度在2公里或流域面积8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达293条。江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雨量充沛,年均降雨量达1700多毫米。境内地表水资源为44亿立方米,水能理论蕴藏量达46.52万千瓦,技术可开发量43.01万千瓦,已规划的可开发电源点达200余处。水能资源利用潜力相当大。县内有大型水库1座,即涔天河水利枢纽工程;有中小型水库98座,其中:中型水库1座,小型水库97座。江永县内有重点风景名胜区阳华胜览、寒亭秋色、暖谷春容、浪石清流、洄溪寿域、奇兽虚明、秦岩深处、梧岭南屏、豸山凌云、穿岩通幽、溪江晓雾、平头岩、文庙、秦代兵营址等,其中省级的有豸山凌云塔、阳华石刻、寒亭暖谷3处。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和瑶族民俗文化。江华瑶族文化积淀丰厚,民俗民风特色浓郁,1995年11月建成瑶族盘王殿,该殿建筑风格独特,古朴典雅,金碧辉煌,堪称中国瑶族第一殿。江永县 - 经济概况中国香柚之乡——江永县是一个山地丘陵县,又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。县内资源极为丰富,特别是土壤气候条件优越,曾被有关方面的专家誉为“长江以南名优果蔬最佳发展地带”。全县除有30万亩耕地外,还有186万亩土层深厚、土壤肥沃的丘岗山地,且土质富含硒这一微量元素,能促使农产品形成芳香物,因而县内出产的农产品品质独特,“香柚、香芋、香米”久享盛名。江永县根据自己的地理优势,壮大以香柚为主的名优特产的生产规模,形成了农业支柱产业,全县有全县香柚发展以县境内的全省特色农业示范区——桃川洞为核心,建成桃川洞10万亩香柚基地。沿省道1862线为“百里香柚带”,建设万亩连片的集中产区4个、5,000亩连片的集中产区6个、2,000亩连片的大柚园2个、百亩柚园100个,再加上农户开发庭院小柚园,共同组成10万亩香柚基地。江永县2001年江永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,各项社会事业繁荣稳定,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,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。“十五”计划开局良好。据测算,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.46亿元,比上年增长9.8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4.33亿元,增长8.7%;第二产业增加值2.23亿元,增长7.4%;第三产业增加值3.90亿元,增长13.1%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223元。三次产业构成为41.4比21.3比37.3,与上年相比,第一产业下降3.5个百分点,第二产业上升0.8个百分点,第三产业上升2.7个百分点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: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,供给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变化;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,收入差距继续扩大;经济自主增长内在动力不强;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。江永县 - 风土人情江永女书流传地上江圩处江永县北大门,距县城13公里。1995年改乡为镇。全镇辖15个行政村,44个自然村,约5000户,19000余人,其中瑶族人口7574人,40%是瑶族。S325省道由北向贯穿其中。上古时期,这里是古越辖地,战国初并为楚。百越文化和楚文化都留下了深厚的遗迹。加上都庞、萌诸两山夹峙,珠江、湘江二水分流,瑶族、汉族民众交错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因素,这里便形成了与湘方言和西南官话截然不同的土语,也养成了独具特色的奇风异俗:江永县婚姻:姑娘在婚前要做1—2年针织,当地俗称“女红”,为自己,也为未来的家庭新成员做许多穿戴用品。缔结婚姻一般要经过四个程序:提亲、合八字、为准、过点击看大图门。“提亲”即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求亲。即使男女青年相互私订终身,男方也要请媒妁上门提亲。而后,择吉日让媒人把男主人公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家,女方的父母再把女儿生辰八字与男子的相对照,看相克还是相生,叫“合八字”。如八字相合,则男主人公要备彩礼择吉日良辰,鼓乐喧哗,送到女方家,叫“为准”,也叫“下定”。而后,待第二年的冬天“过门”。“过门”要“坐歌堂”三天三晚。第一天叫“嘈屋”,也叫“愁屋”,女方家请来乐师和姑娘的歌伴7—10人,练习唱歌,并把第二天、第三天要唱的内容一一列出,主唱和伴唱有明确分工。因为女儿要出嫁了,家人和友伴都依依不舍,内心有难言的愁苦,故叫“愁屋”。第二天是“小歌堂”,要做一个通宵。女方要唱父母、兄弟、亲友的恩恩怨怨,逐个唱到。有痛切伤心处,嚎淘大哭;高兴欢心时,眉开眼笑,众人同乐。第三天是“大歌堂”,主题是唱“离娘歌”。将要出嫁的姑娘,表达对父母亲朋好友的依恋之情,家人好友也用歌对出嫁女以亲切的祝愿和教诲,包括今后怎么做人做事,如何敬奉公婆和丈夫,如何料理家务,勤俭持家,什么时候要回娘家门等等。“坐歌堂”场面十分热烈壮观,歌堂里往往挤得水泄不通。这一系列的歌唱,有些要做成“女书”文本。“贺三朝”:新娘出嫁后第三天,女友要接新娘回到娘家,叫“三朝回门”。女友来祝贺,都要有“女书”,按女书吟唱,叫“贺三朝”。现存“女书”作品中,装祯最讲究的都是“三朝书”。它的制作有尺寸规定。蕊页9—15页,只写其中3—6页,留下的空白给回门女续写,书里还夹着五色丝线和剪纸图案等。“不落夫家”:已出嫁的女子,除节日喜庆丈夫专程接以外,婚后生育以前不能在夫家住。女子要在娘家直至有了身孕才去夫家。在娘家的时间,多是写、唱“女书”和做“女红”。江永县四月八“斗牛节”:未婚女子在农历四月初八日,相好的女友们要凑些米、油盐、菜肴到野外去“打平伙”,带着“女书”去吟唱,畅谈美丽人生。因这一天,男人都赶着牛牯到野外去斗牛,因此,女子习惯也把她们的活动叫“斗牛节”。六月六“吹凉”:这一天,已出嫁有了小孩的媳妇要回到娘家过六月,读女书,女方家里要买些时鲜菜肴,做粽粑,买纸扇,接女儿回家过六月“吹凉读扇”。这样做的人家,他们的女儿就显得“贵器”。“结拜姐妹”:女子见与自己情趣相投的,便可以“结拜姐妹”,年龄不受严格限制。一般结拜的是单数,如七个叫“七仙女”。一经结拜,就经常写女书作品往来,加深感情。这种结拜要超过亲威关系,还会延续行走2—3代人。
